315金融消保专栏
以购买口罩等防疫用品为名诈骗;老年人轻信投资信息遭遇诈骗……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陷阱,怎样才能防范被骗?在2020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周活动来临之际,光大银行福州分行开展了以“金融消费者为中心助力疫情防控”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策划了形式多样的“以案说险”栏目,让金融诈骗远离你!
案例1:以购买口罩等为名诈骗
光大银行福州分行防骗小贴士:
新冠肺炎防控期间,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短信、朋友圈等发布虚假信息,虚构口罩货源,要求受害者先通过微信或银行转账等方式付款,收到钱款后即就以各种理由不发货或将受害人拉黑。网上购买口罩等防疫用品时,要在正规网购平台进行,不要盲目相信代销代购信息,收到提及汇款、转账等信息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可轻信!
案例2:轻信投资信息遭遇诈骗
市民陈某丽被以投资比特币为由诈骗14.1万元。经过2个月侦查,某市公安机关先后在广东省茂名、深圳、惠州等地抓获该犯罪团伙“指导老师”、客服,取款等多个环节的犯罪嫌疑人17名,实现全链条打击,查扣赃款所购汽车4辆、现金300万元人民币,冻结200多万人民币。
光大银行福州分行防骗小贴士:
正规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投资,都会事先声明“高收益必定是高风险”,绝对没有“保收”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投资理财最好选择正规金融机构的产品,打出“高收益”且“只赚不赔”的民间理财投资都可能是骗局,更不要轻信一开始的小赢小利,这可能是诱人深陷诈骗圈套的假甜头。
案例3:代办信用卡、贷款类诈骗
陈女士在家中接到一个自称是某某担保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问其是否需要办理贷款业务,在进一步的了解后,陈女士先后和多个该公司员工、经理,及“银行工作人员”通话,以手续费、保证金、刷流水等名义被骗十万余元。
光大银行福州分行防骗小贴士:
办理贷款、信用卡要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先收手续费的贷款基本是诈骗;银行不会收所谓的“验资保证金”;不要随意将个人信息提供给他人。
案例4:ATM 假标贴诈骗
陈女士到 N 银行 ATM 上取款,在将卡插入 ATM后,ATM 显示屏未出现提示语, 卡也未自动吐出。陈女士正一筹莫展时,发现 ATM 左下角有一张标贴“如果卡被吞,请打值班电话。” 她随即拨打标贴上的电话,并将自己的卡号、姓名和密码告诉了对方。因急忙用钱,陈女士当即回家用银行卡的存折提款,发现自己账户上的 5000 元资金不翼而飞。当带着怀疑再次返回原地时,陈女士发现,原先张贴在 ATM 左下角的标贴消失了。
光大银行福州分行防骗小贴士:
使用自助银行服务终端 ( ATM 或 CRS) 时要小心,留意周围是否有可疑的人,操作时应避免他人干扰,防止他人偷窥密码。遭遇吞卡、未吐钞等情况,应拨打发卡银行的全国统一客服热线电话,及时与发卡银行取得联系。尤其注意,不要拨打机具旁临时粘贴的不熟悉的电话号码。
案例5:假借兼职刷单行骗
2019年6月至8月,某市公安机关从康某有被刷单诈骗4000余元案件入手,打掉以邓某球为首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查明该团伙自2018年11月份以来,以网店刷单返佣为由,诱骗受害人在自己提供的网店购物付款,骗取购物款,涉及受害人近千名,涉案金额近亿元,非法经营金额近6亿元。
光大银行福州分行防骗小贴士:
网上购物要小心,不明链接莫点开。安全防线要设足,个人信息不泄露。
(光大银行福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