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进万家
近些年,随着大家防骗意识的觉醒与提高,大家对于一些普遍常见的诈骗套路都有了防范。而各种诈骗团伙却如百足之虫,各种新型的“套路”依旧层出不穷,不断“攻伐”着我们的钱袋子。
今天,招小宝就通过几个真实的案例,来和大家一起识破那些“套路贷”的新花样,刷新大家的金融防骗技能。
01
“抄抄资料”的“手抄贷”
两个月前,王先生在网上看到一则“条件诱人”的无抵押贷款广告,急需用钱却无贷款资质的他立即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对方承诺可提供虚构缴税证明、补缴个税流水等“包装”服务,只要王先生在放贷公司面签时按照要求“抄抄材料”,就能百分百放款。
信以为真的王先生支付了11万余元“包装”费和服务费后,按照要求手抄了相关材料,不料面签时却说王先生抄写错误,拒绝贷款。原来,王先生遇到的正是以“包装”个人贷款为名实施诈骗活动的“手抄贷”犯罪团伙。
02
先付“保证金”的“低息贷”
张某在几天前接到一个自称是某贷款平台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张某在公司有68000元的贷款额度并可以贷款,无抵押、无担保、低利息。
急需用钱的张某,在电话中与对方进行沟通后,便信以为真。随后,他按对方要求进行操作,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转给对方5440元的手续费与保证金。之后,张某就无法联系上该客服人员,贷款也没有下来,他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损失5440元。
03
因“租房”而背上的“贷款”
林先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租房时和一家中介公司签订了租房合同,中介公司要求他押一付三。但刚毕业的他手上并不宽裕,对方让林先生下载了一个APP,表示可以解决房租问题,只需一月一付。林先生当时不清楚其中的缘由,果断下载了。
结果,后来林先生不续租并解除了房屋租赁合同后,却还是一直收到贷款平台发来的催还款信息,由于担心与征信系统挂钩,他只能继续支付房款到账户。联系中介公司无果,他只能选择报警处理。
警惕!
贷款应通过正规渠道!
大家应该都发现了,在以上的这些“套路贷”新花样中,受害者之所以会上当受骗,除了自身的防范意识薄弱外,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他们通过网络广告、非法中介、推销电话等这些非官方的渠道,轻信了一些非法贷款平台。
所以,招小宝提醒大家,需要资金务必要通过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千万不要相信那些非法贷款平台各类夸大其词的虚假宣传,防止受骗上当,造成财产损失。
(招商银行福州分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