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进万家

【金融教育月专栏】以案说险---朋友圈点赞,送的是馅饼还是陷阱?
发布日期:2020-09-01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来源:福建省银行业协会
 

 

大家是不是碰到过这样的活动:在微信朋友圈集赞,只要集满一定数量就能领到礼品,而且礼品五花八门,大到 iPhone 手机,小到钥匙扣……面对这样的诱惑是不是很心动?可是,您是否能分辨出这集赞送礼活动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呢?

 

典型案例

    近期刘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则集赞送礼活动广告, 集齐 28 个赞可获得儿童推车,集齐 58 个赞可获得儿童豪华遥控跑车一辆。面对如此诱人的礼物,刘女士眼前一亮,她心想只是发个朋友圈也没啥损失,打算通过集赞获得遥控跑车作为儿童节礼物送给自己的宝宝,于是迅速转发该条广告到朋友圈集赞。

    短短一个小时内该则广告就获得了上百个赞,刘女士按照活动要求通过扫二维码,添加了某某玩具商城客服为好友,咨询领取礼品相关事宜。商城客服回复要求刘女士提供微信付款二维码截图,用于核实身份是否存在重复领取的情况,并申明不需要刘女士付款。刘女士心想付款是需要支付密码的,只要她不告诉对方密码就没问题啦,就这样,商城客服以二维码读取失败为由让刘女士先后共发了三次付款码截图。此时,诈骗分子利用微信支付 1000 元(含)以下无需输入密码功能,盗刷了刘女士的银行卡账户资金 3000 元。商城客服频繁的索要付款码截图让刘女士顿觉事有蹊跷,但为时已晚。

案例分析

    微信朋友圈本应是一个私密的社交圈子,但当微商、集赞党、扫码中大奖等充斥着我们的朋友圈,各种各样的诈骗陷阱也难免接踵而至,稍不留神就会中招。

 在上述的案例中,诈骗分子利用微信二维码支付功能实施诈骗,微信付款码虽然每分钟更新,但只要诈骗分子在短时间内获取截图就可实施盗刷,通俗地说,付款码就好比是你的银行卡+密码”,在日常使用时它是私密安全的,但当你将截图给了别人,那就等于将自己的银行卡+密码给了别人了。

 

风险提示

 新型骗局层出不穷,这提醒着我们,科技的进步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很多风险,但不管骗局如何变化,都是利用受害者贪小便宜的心理或者对网络操作不熟悉进行犯罪,要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保护好自身的钱袋子,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警惕意识必须有对于来源未知、以活动名义发送的链接或软件要谨慎下载,特别警惕爱心传递喊你投票等不明链接,骗子就是利用人们举手之劳、碍于情面的心理,发送藏有木马病毒的程序,一旦点击,木马就会侵入手机,窃取银行账号、密码,导致银行卡账户资金被盗刷。

二、个人信息保护好。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许多商家活动均要求填写或更新个人信息,大家一定要谨慎,尽量避免填写涉及个人信息的相关资料,例如:身份证号码、手机号、银行卡账号、动态验证码等。同时,付款码只有在线下实体店当面支付时出示,切勿将付款码截图分享他人,也不要向其他人提供付款码页面的数字。

三、账户设置多把锁建议在微信钱包中设置支付手势密码,当你想使用微信付款时,输入手势密码后才能展示出付款码,这样可以保证即使手机被盗,也不会导致钱包里的钱被人转走。同时,开通银行账户的短信通知功能,及时掌握资金的异常变动情况。

 最后,一旦发现自己可能上当了,要保存好相关证据,诸如交易单据记录、收款银行账号、聊天记录、通话记录等等,并第一时间报警。不要急着揭穿诈骗分子,尽量与其周旋,尽可能套取诈骗分子更多的相关身份信息,以便提供给警方,同时联系银卡挂失卡片及微信客服投诉维权。

交通银行福建省分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