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金融服务专题
近年来,农行泉州分行发挥网点、人员分布在县域和农村的优势,大力拓展“金穗惠农通”工程建设,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助农安居乐业。
一、农村有了现代金融
“10年前,要存一笔货款,必须从老家尚卿乡骑车20多公里到安溪城关的农行网点,有时带了一麻袋现金,一路担惊受怕。”安溪某公司总经理黄连来对当年的境况记忆犹新。
多年来,农行泉州分行一直致力于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如今,不止是尚卿乡,在安溪的大多数乡镇,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存款、转账、结算、缴费等基础业务以及购买国家指定的农药化肥。根据消费记录和信用等级,符合条件的农民还能获得授信。
农行泉州分行将助农取款服务点布设在各乡镇、村卫生院及农村小超市、小卖部、各地乡村休闲旅游景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该行与泉州市委市政府合作,在市委组织部选派干部所驻的203个行政村共设立惠农通服务点107个。
二、农户有了新融资渠道
2016年8月3日,全国农行首个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专门为农民设计的简便快捷的贷款产品——金穗快农贷在安溪县发布。
农行泉州分行积极推进金穗快农贷业务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年末,安溪县支行累计办理金穗快农贷436笔,授信金额超1000万元,有效降低了农户尤其是茶农的融资成本。
农行泉州分行响应国家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实践,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在试点地区落地实施。此外,泉州分行还携手泉州市妇联为妇女“双创”定制融资综合金融服务,对接农村创业妇女86人,发放农村个人经营性贷款近3000万元。
从单向金融业务办理到双向创业融资,从被动依赖金融到主动使用金融,从享受金融便利到利用金融工具致富,泉州分行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优化,既授农民以“鱼”,又授农民以“渔”,一步步以金融手段助推农民致富。
三、产业有了贷款支撑
在大多数农村,茶籽炼油均采用传统工艺,缺陷不少,如出油率低、油渣多、有害物质多、价格低等。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德化祥山大果油茶有限公司从德国引进先进茶油生产线,出油率比传统工艺提升了近10倍,高品质的“茶油奶奶”成品油一经推出,便很快供不应求。
试水成功后,该公司计划再引进5条生产线,却遇到了资金瓶颈。泉州分行得知后,主动对接,针对该公司没有符合银行规定的有效抵押物的实际,经过反复调查和研判,创新担保方式,向企业授信100万元。该公司新的生产线投产后,预计一年可榨油20万吨。
“科技是传统农业的短板,也是传统农业向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引擎。因此,科技型农业正是农行优先重点支持的领域。”农行泉州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多年来,农行泉州分行从实际出发,以安溪茶业、永春芦柑、石狮海洋渔业等产业为重点,助推当地特色农业企业通过科技改变农业生产方式,进而带动产业链上的农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