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金融服务专题

富民惠农天地宽
——访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鄢一忠
发布日期:2013-06-06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来源:福建省银行业协会
 

中国梦是民族之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各行各业各地区和每个人的梦汇聚起来就构成了中国梦。我们福建农信人也有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建设“客户满意、股东满意、员工满意,基业长青、受人尊重的现代化金融机构”。我们将更加注重服务三农,更加注重转型发展,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更加注重风险防控和队伍建设,推动全省农信系统又好又快发展。

  ——鄢一忠

 

20057月,根据国务院部署,省政府决定成立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全面履行对全省农信系统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这标志着全省农信社改革与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掀开了农信社改革发展新的篇章。这八年,是农信系统翻天覆地的八年,是高歌猛进的八年,是农信历史发展最好、最快的八年。

 

    记者: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自2005年成立,到今年将满八年。这八年是省农信社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的八年,请您介绍省农信社这几年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

 

    鄢一忠:我省2005年启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农信社交由省政府管理,省政府授权省农信联社对全省农信社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这种管理体制的确立结束了农信社50多年管理体制反复更迭的历史,结束了信用社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历史,为农信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政策环境。

   2005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农信社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目前,我省共有52家农信社、15家农商银行。农信社、农商银行两种组织形式两位一体,同属农信系统。这两者虽然名称不同。但无论从经营的宗旨、股权的构成、资产的质量、经营的效益都没有本质的或明显的差别,农商银行多在城区和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农信社在存款准备金、税收(营业税、所得税)等方面享有国家更多的政策优惠。

    此外,中央和我省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除了中央给予12亿的票据用以置换不良贷款和弥补历年亏损,福建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十条措施》等支持农信社改革发展的专门文件,在税收减免、业务拓展等方面作了具体的部署。其中住房公积金、社保金、新农保、医保、高中学生资助卡等政策性业务在省政府的支持下率先突破政策障碍由农信系统开办。

    2005年改革所确立的体制优势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小法人、大系统的优势互补。小法人即全省67家行社以县、市为法人,自主经营、决策链短,贴近市场、员工持股、税收缴纳主要在当地,地方政府更关心支持,这是小法人的优势。而作为省级平台的省联社,则在科技建设、产品研发、制度规范、资金清算、战略指导、政策协调、品牌建设、统一宣传等方面集合全省的财力、物力、人力办大事,从而实现了优势互补。 

 

    记者: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后,我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迸发活力,在业务发展、服务能力和风险管控等方面都有哪些提升?

 

    鄢一忠:简而言之,经过八年的改革,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

    发展持续提速。改革八年以来,全省农信资产总额由517亿元上升到3665亿元,增幅达609%;各项存款从515亿元上升到2834亿元,增幅达450%,市场份额从8.5%上升到10.83%,存款增幅高于银行业平均增幅118个百分点,其中20112012年连续两年实现存款增量和市场份额增幅位居全省银行业第一。全省共有42家县农信社、农商银行存款市场份额位居当地第一,占县域的72%。九个设区市目前已有五个设区市为第一;税收缴纳额从1.32亿元上升到33.1亿元,增长了25倍。

    服务持续增效。各项贷款余额从368亿元上升到1798亿元,增幅达389%;其中,涉农贷款占比达78.3%,高出全国农信系统1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银行业46.3个百分点。造福民生工作社会各界反映良好,独家向5.5万户家庭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授信额度达10亿元;先后免费为农民代发种粮补贴、油价补贴、库区移民补贴、农村低保金等各类民生业务300多亿元,发放1000多万张社保卡,覆盖了全省三分之二的县域。

    质量持续提升。2005年以来,全省农信系统呆账准备金从17.25亿元上升到125亿元,资本充足率从-0.07%上升到16.07%,拨备覆盖率从15.01%上升到321%,不良贷款率从2006年底的16.73%下降到1.21%,其中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三个指标不但大大优于监管标准,并且自2010年以来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农信系统前列。

    形象持续改观。通过近几年统一网点装修改造、统一品牌策划、统一宣传、统一服务等活动,也由于实力提升、质量提高、科技强化、服务优化,队伍素质、精神面貌大大改观,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提升,农信社的形象大为改观。农信系统的发展吸引了广大大学毕业生的踊跃报考,近几年农信系统招工每年报名的大学生都超过1万人,报名人数与岗位之比屡创新高, 2013年度新员工招聘报名与岗位之比高达231 

 

  记者:目前,省农信社形成的业务特色、管理模式和发展理念是什么?

 

  鄢一忠:作为“农”字当头的金融服务业,“服务三农、造福民生、奉献社会”是农信唯一的宗旨和主要使命,我们将始终牢记宗旨,努力践行宗旨,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民生、服务经济实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持续大力推进“富民惠农金融创新、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等三大工程,持续全力抓好支农支小,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环保农业、设施农业支持力度,持续面向民生、造福民生、保障民生,提供均等化金融服务。

    我们最近几年作了大量的创新,包括管理模式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有的创新走在全国农信系统,乃至银行业的前面,比如我们在全国率先实行分类赛马的绩效考评机制,以业绩、位次定绩效薪酬;率先实现金融网点乡镇全覆盖并在建制村推广布设小额支付便民点,基本实现了金融服务村村全覆盖。

   我们还结合福建实际创新众多具备福建特色的金融产品,其中林权抵押贷款、海域权抵押贷款、“金钥匙”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多项金融产品在全国获奖。通过这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创新,驱动了福建农信的快速发展。 

 

记者:农信系统未来将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不断创新,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

 

    鄢一忠:目前全省农信系统拥有1861个营业网点,遍布城乡、点多面广,占全省银行业网点数的三分之一强,2009年率先在全国实现金融服务乡镇全覆盖。在全省超过80%的自然村布设1万多个小额支付便民点,通过布设ATM、存取款一体机、pos机具以及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措施基本实现了金融服务乡村全覆盖,电子替代率达59.03%,位居全国农信系统前列。

    覆盖全省乡村的网络是农信系统深化“三农”服务的基础,正是农信的优势。我总结我们农信社、农商银行有“五大优势”:一是网点最多的优势。在全省我们网点占三分之一强,在县域以下,农信社网点占一半左右,实现网点乡镇全覆盖。二是小法人、大系统的优势。三是税费主要在当地缴交,更容易得到当地党委、政府支持的优势。四是股权纽带优势。好企业、好客户持股,可以稳定优质客户群、员工持股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五是经营资金充裕的优势。

    我们将总结沙县、屏南等联社与村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的做法尝试创新担保方式,加强与林业、农业、渔业、工商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稳步推广股权质押、保单质押、商标质押、仓单质押、存货抵押等业务,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土地、农村住房抵押、农业设施抵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方式,促进农村资金融通。将着眼于福建“山、海、台”三大特点,按照“快出产品、出好产品、推好产品、用好产品”的要求,细分客户需求,挖掘潜力,整合现有优势、特色产品,推陈出新,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

今年是全省农信社、农商银行的电子银行建设年,农信系统将通过分层次推动、多形式推进、有步骤推行,推进开展电子银行建设年活动,借助手机、网络、电话等渠道开发现代金融产品,使广大客户轻松便捷享受现代金融服务。

 

(摘自201358日《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