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金融服务专题
走进长乐雪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座座大棚在田地上被架起,透过大棚我们看到一个个喜笑颜开的农民,高兴地劳作着,“现代设施农业能发展得这么快,除了上级鼓励和优惠政策扶持外,更得感谢长乐农村信用社常年的支持,有了农村信用社这座金融靠山,农民如今才能富起来!” “菜农老李”回想自己的创业经历不禁感慨道,十几年前30余万元的“果蔬基地”蜕变成今天有着员工200余人,总资产近2000万,生产基地近3500亩,集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科研推广、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并成为长乐市首家“农超对接”试点基地。
“靠山”一词不但体现了农户和企业对我们的信任,也让我们全体农信人感受到自身事业的意义重大,长乐农信社甘愿做每位农户创业致富,每个企业发展壮大背后的金融靠山,默默地为他们添砖加瓦,提供我们最真诚的服务,只为换来他们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一张张充满感恩的笑脸。
“民以食为天,粮以民为主”充分体现了农业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重申了“三农”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好实体经济和改善民生放在了突出位置。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作为长乐人民自己的银行,长乐联社始终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城乡互动、富民强社”的办社宗旨,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助推长乐县域经济与农业产业的提升、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加大支农服务力度 长乐联社积极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最大限度保证涉农贷款发放,着力挑起支农、惠农、富农的重担,切实履行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职责。主动与妇联、计生、农办、教育、团委等部门合作,开展巾帼、青年创业、二女计生、助学、林权等各类政策性贷款的发放工作。截止5月末,各项贷款余额41.38亿元,涉农贷款余额35.18亿元,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85.02%。发放农林牧渔业960笔,余额2.23亿元,其中设施农业贷款为5645.55万元,林权抵押贷款66.8万元,巾帼创业贷款3000多万元,农业专业合作社贷款772万元;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285笔,余额为161.17万元。
创新金融服务体系 长乐联社积极推进“三大工程”建设,通过“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开展多形式金融宣传活动,对农户开展业务营销、宣导和普及金融知识,引导客户充分享受国家关于支持“三农”的各项优惠政策;通过“阳光信贷工程”,制度上墙,对贷款条件、办贷程序进行公开,增强办贷的透明度,减少办贷环节,提高办贷效率;通过“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调整信贷结构和投向,把设施农业置于惠农工作的首位,按时足额提供贷款支持,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长乐联社领导班子积极下基层走访调研,进村入企业,了解农户和企业发展状况及信贷需求,适时进行合适产品推介;收集客户对长乐联社的意见建议,第一时间落实责任人并要求最快时间内予以整改。网点对老人、孕妇等弱势群众积极开通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肢体残疾或行动不便客户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并对外公布投诉电话、设客户意见簿、开展文明服务活动月等方式,不断强化辖内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着力构建流程明晰、管理有效、服务到位的金融服务体系,切实解决“金融最后一公里”问题。
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强有力支持,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联社的正确领导下,长乐联社将继续秉承“服务三农”的工作理念,坚定不移地把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宗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折不扣地履行好农村信用社的神圣职责,以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新水平来推进“更加开放、美丽、和谐、幸福的新长乐”建设。
(长乐联社办公室 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