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动态
近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调查》栏目热播《中国这十年——长汀水土之治》,探究从水土流失率31.5%的国家级贫困县到森林覆盖率80.31%的生态文明典范。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嬗变,水土之治生态富民的探索实践背后,均有“金融活水”的持续注入。长汀农信联社作为县域本土金融机构,积极融入水土流失治理,助推林业改革,支持林农致富,当好绿色金融主力军,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品创新实现生态高颜值
“林补也能贷款,真的很方便”。拿到7万元“益林贷”的林农老刘在红军入闽第一站的林山上垦复,有了更大的生态建设热情。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阶段的主旋律,长汀农信联社主动作为,以激活森林资源作为绿色金融创新突破口,依托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对农户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年度可持续林权收益或碳汇收益的50倍进行精准授信,畅通林农资产从“确权”到“确值”转化通道。林农摆脱了抵押难、担保难的窘境,享受到了真正实在的普惠金融便利。
聚焦“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农信所能”,长汀农信联社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紧跟政策导向不断丰富完善信贷产品体系,激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推出惠林卡、林权抵押贷款、益林贷等一揽子信贷产品。截至7月末,长汀农信联社投放绿色金融类贷款近10亿元,其中发放惠林卡5700多张,授信额度近6亿元,农信“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注入绿色经济。
点绿成金积蓄产业新动能
长汀农信联社深入实施“一县一品‘贷’动闽生”行动,通过贷款优先、额度优享、服务优化、利率优惠,发挥合作社、农业龙头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头雁效应,打造全产业链,助力当地绿色产业发展。
河田鸡是长汀县的特色产业之一,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要以林下散养为主。长汀农信联社以养殖户为核心,联接上游供应商,延展下游经销商,贯通点线面,整合碎片式的信贷区域、分割化的新型主体客群、无序化的信贷信息,融入农村要素市场,打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组合拳。截至7月末,长汀农信联社支持河田鸡产业贷款余额超2亿元,其中创新推出的特色产品“飞鸡卡”,授信额度达1.2亿元,惠及1540户市场主体。
福建省远山惠民生物有限公司位于长汀县晋江(长汀)工业园区,是一家依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高校生命科学学院等科技力量,建设“以草代木”海鲜菇工厂化生产线的科技型企业。为推动企业绿色循环模式长足发展,长汀农信联社及时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向其累计授信投放超1000万元,带动当地近300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金融赋能提速“绿色工厂”新动能。
绿富共赢提高群众幸福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色,不仅是看得见的高颜值,更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如何挖掘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发展后劲,让百姓共享生态红利,实现绿富共赢?长汀农信联社聚焦双碳战略目标,践行扶林扶绿初心,充分发挥金融纽带作用,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厚植美好生活底色。
仲夏七月,返乡大学生小赖经营的生态农场内一场葡萄采摘节活动正在甜蜜开幕。创业之初,有技术有思路更需要资金支持,长汀农信联社金融助理网格化走访了解到该项目,主动对接需求,使小赖更有信心和勇气采购新农机、引入新果品、推动新农旅,如今他的梦想更加丰满,也更坚定了带动乡亲共同富裕的决心。
这则绿富共赢小故事只是长汀农信联社助力生态富民的一个缩影。长汀农信联社主动融入党政主导的绿色生态发展机制,通过多基联动构建乡村振兴命运共同体,凝聚合力开出共同富裕 “良方”。“以前上山就是砍竹子、砍木头,现如今不仅生态环境好了,还能在竹林下种兰花、种灵芝,要感谢信用社的帮扶,帮助村民实施林下经济致富工程,现在村民人均收入大大增加了。”长汀县上蕉村村支书吴水长笑着感谢。吴水长所说的上蕉村是长汀农信联社打造的原金融扶贫示范基地。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长汀农信联社持续拓宽银村共建,新增2000万元的对口金融帮扶,因地制宜推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长汀农信联社将赓续绿色金融理念,积极助力水土流失治理,走出一条具有农信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建设绿色福建贡献农信力量和智慧。
(福建省农信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