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进万家
近年来,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不断提升,随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越来越多金融消费者在发生纠纷后通过调解或司法途径解决,不仅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也推动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改进产品与服务。然而,一些金融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也存在过度或不当维权的情况,在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后,提出不合理要求或做出过激举动,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良好形象,也不利于维护良好、和谐的金融服务关系。
【个人征信要珍惜】 消费者林某向银行申请办理信用类贷款,但因存在不良征信记录,银行拒绝为其办理。经调查,林某曾经办理过个人住房贷款,但未按约定及时还款,累计产生逾期记录16次。尽管后来已还清贷款,但已形成了不良征信记录。尽管如此,林某并不接受银行方面的合理解释。
【金融知识小课堂】 提及个人征信,大家应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一个人有了不良的个人信用记录,且比较严重的话,在申请信用类贷款的时候是肯定会被拒绝的。因为信用类贷款,顾名思义就是凭借借款者的个人信用来获得贷款的,个人的征信记录,每家银行都可以查询。如果信用有问题,放款机构会认为这类群体还款意愿不强,贷款机构所要承担的风险就较大,所以无论是哪家金融机构都不会把钱借给这类群体。
【提升金融素养】 金融消费者既应勇于维权,又应合理、合法、理性维权,不断加强自身维权意识,同时要学会科学运用调解、法律等维权方式,做理性消费者。切忌因一时意气而做出不当或过激的行为,不仅不利于真正解决问题,而且如果因为自身行为影响正常金融服务秩序,可能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协会秘书处自律部 吴仕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