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金融服务专题
自2010年6月份银监会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全面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以来,莆田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银监部门和省联社工作部署,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根工作主线,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大力推进“三大工程”,着力打造支农服务品牌,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重要作用。
一、注重“三个结合”,提升服务便利度,扎实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
一是注重与目标客户建档相结合。为全面建立辖内农户信息档案,摸清农户金融需求情况,区分农村潜在金融客户,进一步提高信贷支农服务工作水平,莆田农商银行于去年8月份正式启动农户信息档案建设工作。农户建档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完成该项工作,必须得到政府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为此,该行拟定了以农户建档为主要内容的“诚信莆田、金融惠农”活动方案并上报市政府,市政府成立以常务副市长李辉龙为组长的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开展“诚信莆田、金融惠农”活动,专门举行了活动启动仪式。有了开展活动的平台,农户建档工作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取得辖内所有农户信息基础数据,莆田农商银行在原有的信息基础上入户进行资料采集、完善、补充。通过巧借外力,农户建档工作得到有效推进。截至今年6月末,全行已完成农户信息采集、系统录入并核定授信额度的农户154542户,建档面达79.32%。
二是注重与“金融服务不出村”工程相结合。莆田农商银行把加快科技银行建设,延伸金融服务平台,扩大服务半径作为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今年以开展“电子银行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金融服务不出村”工程和电子化建设,在城区的繁华街道、城乡结合部、金融服务空白点等地增设离行式自助银行13个,新增CRS、ATM机共54台,金融服务得到进一步延伸,新布放POS机620台、“福农通”1377台、“小额支付便民点”2个,进一步满足了农村居民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民的现代结算需要。同时,推出“移动签约终端”104台,上门为客户签约短信银行、电话银行、电费代缴以及激活社保卡业务,真正让客户享受到足不出户的金融服务。
三是注重与“信用村、镇”创建相结合。创建“信用村、镇”工作是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的重要内容,为此,莆田农商银行进一步加快推进信用村、镇评定步伐,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严格按照信用村、镇创建流程进行评定。截至今年6月末,莆田农商银行评定的信用镇1个,信用村已达104个,信用村数占全部村(居)的16%,实现了所有乡镇都有信用村,所有行政村均有信用户的目标,同时信用镇实现“零突破”。在推进“信用村、镇”创建工作上,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对信用村的全部农户、信用户贷款一律实行少上浮10%的利率优惠,同时在贷款规模安排、办贷流程简化上享有优先的权利,让农户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信用”带来的优惠。
二、做到“三个强化”,提高服务透明度,扎实推进“阳光信贷”工程
一是强化标准化网点建设。莆田农商银行按照“流程、产品、申贷、授信、利率、监督”六项阳光和“办理流程、时限、品种、条件、利率、监督方式”六项公开的要求,积极推进阳光信贷标准化网点建设。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辖内52个网点均设立“阳光信贷服务中心”,统一办贷流程、便民申贷平台、利率定价和服务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网点建设统一按照VI门面标识和“6S”标准,实现标准化规范管理,覆盖率达100%,让信贷操作在“阳光下”运行。
二是强化公开承诺服务。莆田农商银行结合开展行风政风评议建设,全面推进“六个阳光”、实行“六个公开”服务承诺,及时在营业网点、贷款中心设立公示栏(牌)向社会公开办贷流程、条件以及利率定价、服务收费标准、贷款服务时限等服务承诺,并将公示范围扩大到服务辖区的主要村部或乡镇。6月末,辖内各营业网点除在本单位设立52个公示栏(牌)外,还在服务辖区的主要村部或乡镇设立服务承诺公示栏(牌)100个,不断强化信贷过程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管理。
三是强化社会监督与问责。认真依托96336客服外呼系统,建立健全贷款回访制度,指定专人及时处理客户投诉;设置监督意见箱,公布监督电话、投诉邮箱,选聘符合条件的群众担任阳光信贷监督员,强化公众监督。定期、不定期组织检查,通过专人定期跟踪限时办贷情况、进行贷款回访与通报,对违规放贷、不作为行为严格问责,确保“阳光信贷”服务质量。
三、推行“三个创新”,提高服务契合度,扎实推进“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
一是金融产品的创新。莆田农商银行根据农村金融服务对象、行业特点、需求差异,细分客户群体,积极开发符合农村经济特点和农户消费习惯的金融产品,着力打造具有农商行特色的支农服务品牌。在信贷产品创新上,莆田农商银行在去年开发的“个贷通”、“小微宝”、“莆商通”等11个信贷产品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创新工作力度,针对客户需求,量身定制信贷产品。如今年在了解到部分旧城改造的居民因拆迁安置尾数款缴交上存在资金困难,便与镇、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探讨,设计贷款产品,推出了“安居宝”个人拆迁安置房按揭贷款产品。同时,创新了贷款担保方式,与政府有关部门一起探讨,用安置房进行抵押预登记,有效控制了贷款风险。在中间业务产品创新上,莆田农商银行在进一步做好福农通、POS机、小额支付便民点、网银等结算工具的基础上,今年新推出了“贷记卡”和“手机银行”客户端业务,进一步方便了农村居民现代金融需求,提升了我行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服务方式创新。莆田农商银行积极创新存款、支付结算、代理、信用卡、电子银行等方面新业务,为各类农村经济主体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在农村支付渠道上,开通农信银支付结算业务、大小额支付系统业务、福万通借记卡、贷记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短信通服务、手机银行等业务。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陆续开展了代收保费、代缴移动话费、代收水电费、代收交通罚没款、代发农村低保、独家代发种粮补贴、移民补贴、石油补贴等多项代收代付业务,解决了无商业银行网点地区金融服务空白点问题,满足了城乡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的能力,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在信贷业务上,该行稳步推进“个贷中心”工作,将网点装修建设与个贷中心建设统一起来,专门设置“个贷中心”,将全部信贷人员集中办公,贷款审批实现无缝对接一站式审批,有效地提高了办贷效率。在流程设计上,重新进行岗位设置,区分为贷款受理岗、贷款调查岗、贷款审查岗、贷款审批岗、贷款支付审核岗、贷款发放岗及信贷内勤岗等,对不可兼容的岗位人员全部配置到位。特别是设立了专门的贷款受理岗,极大方便了客户的贷款申请工作,防止了过去客户经理办贷拖拉,客户贷款申请难的问题。今年我行主动作为,积极参与莆田市“幸福家园”建设工作,对于莆田市首批试点村的项目进行全面对接,重点选择农村新区建设项目,并创新贷款担保方式,由“村投资公司+安置户联保”的形式为贷款提供担保,并主动让利,对于“幸福家园”居民建房贷款实行单独利率优惠。6月份,莆田农商银行在华亭镇涧口村举办了“幸福家园”居民建房贷款现场发放仪式,对涧口村授信15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受到市政府的高度赞扬,并为我行下一步支农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担保方式创新。莆田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十条措施的通知》(闽政〔2013〕8号)有关要求,重点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有效盘活农民资产,在沿海地区重点推广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船舶抵押贷款,在山区重点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等,对于无抵押物但从事规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大力推进“合作社+农户”贷款模式。今年,莆田农商银行以合作社社员为借款主体,合作社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的形式发放了贷款28户412万元,有效解决了农业发展资金难题。
(莆田农商银行 柯建仁)
(莆田市银行业协会)